珍珠是珠寶“五皇一后”中的“一后”,可見地位之高,珍珠作為一種有生命的有機寶石,其瑰麗多變的色彩,神秘的色澤,深受各界人士喜愛。
此次珠寶講堂,梁經理由淺入深的講解了珍珠的形成過程、產地、品質優劣、真假等知識,讓我們全方位地了解了珍珠。珍珠質量評價標準基于顏色、大小、形狀、光澤、光潔度和珠層厚度(有核珍珠)等六個方面。通過ppt圖片展播這一生動形象的媒介方式和梁經理的耐心講解,我對于珍珠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有些顧客會特別執著于尋找天然珍珠,一開始我的想法也是覺得天然珍珠優于人工養殖珍珠,可是現在我才真正明白人工養殖的珍珠也是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分泌包裹異物,相對于天然珍珠的珍貴,人工養殖的珍珠性價比更高,珠子成活率與圓潤度更為優秀。有顧客詢問是否有珍珠粉壓成的珍珠,其實通過珍珠的真假辨別方法就可一目了然。真的珍珠相互摩擦會產生澀感,珠子表面有劃痕,但是用絨布一抹完全可以消失,假珍珠則不然。珍珠作為有機寶石,它天生的自然光澤,不是人為可以達到的。作為珍珠的銷售人員,從面對顧客提問時不知所措,到現在可以靈活的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講解商品,我覺得這是珠寶講堂帶給我的從心態到專業素養的改變。
鉆戒象征著美好的愛情,是情侶之間愛的見證。但是一枚小小的鉆戒卻是來之不易的。一顆鉆石想要成為指間的驕傲,所經歷的“磨練”是殘酷的,被裁剪,被瘦身,被拋光……直到它具有觸動人心的身段和光澤。
一枚鉆戒雛形的誕生是要有專業珠寶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構思和初步的手繪草圖,再加上起版師起版,制作蠟模,經過注膠、加熱、冷卻后留下的一個內置。一般來講,一件成功的膠模平均壽命可達10年以上。然后把制作出來的蠟模種在蠟樹上,將模型制成版,放入倒模器內,注入石膏,凝固好后再放入熔爐里面加溫。高溫下,石膏里面的蠟融化流出,再將熔好的金水倒入杯中,冷卻取出,蠟模就變成了一顆閃閃發亮的金樹,再將倒模出來的半成品用工具修剪平整,使線條優美,角度明朗,最后再由我們的加工師傅根據鑲口的大小,把一顆顆璀璨的鉆石鑲嵌上去。
以前覺得鉆戒是一件普通的商品,介紹的也都是一些表面文字,4C標準、切工之類的。但現在,當我了解到一枚鉆戒的來之不易,再去介紹的時候,我會把它當做一個生命。每一枚鉆戒都被設計師與鑄造者注入了靈魂,精雕細琢,將經典、奢華與創意融合成獨一無二的精品。再經過我們的雙手成功牽線,找到一個個認可它們的完美的歸宿,去見證一對新人一生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成為它們愛的結晶體。